我们就是这样,把别处变成风景,在陌生的地方寄托愿望,沉湎在桃源之梦里,诗意都来自隔膜。 已经不记得,这是入冬的第几场雪了,早晨醒来,窗外的原野上一片素白,几棵大树挂满雪,像白色的珊瑚。 在微信上搜索附近的人,外地人倒多起来了,而且多数来自南方。原因倒也不难想见――我们这里有一座滑雪场,规模虽然不大,在西北也算少见。滑雪场的存在,让小城的旅游期从过去的五个月,延伸到了全年,而且吸引了大量南方人。他们如何看待我们这里?我很好奇。到他们微信关联的微博上看过之后,搜集到的关键词多半是“冷”“安静”“诗情画意”“民风淳朴”“烤全羊很好吃”,配以滑雪场和饭桌上牛羊肉的照片。 四方田犬彦先生曾经写过一篇与《冬季恋歌》有关的文章,在谈到这部由裴勇俊主演的电视剧为何会受到韩国观众热爱时,他说,南北朝鲜的分裂,让韩国失去了北方,基于一种心理补偿作用,冬天、北方、雪常常会在韩国大众文艺作品中反复登场。电影《冬天的女人》、歌曲《冬天的旅人》,都曾轰动一时,岩井俊二的《情书》在韩国上映时,观众人数是日本的三倍之多。当然,这指的是政治上的、心理上的北方,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北方,韩国也有冬天,也有雪,我向一位在韩国留过学的朋友了解韩国冬天的气候,她说,她在那里经历了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一场雪。 在四方田犬彦看来,更重要的原因是,《冬季恋歌》是一个没有时间感的故事,剧情的时间跨度并不小,但同时期的韩国大事都没有出现,剧中人完全没有被社会的剧烈动荡影响到。在一个真空般纯净的环境里恋爱和思念,这符合人们对这类文艺作品的要求:“在乌托邦中,时间是不能流动的。如果爱的乌托邦能够实现的话,其中的一切都必须像北极星一样永恒不变。” 我们的小城,大概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,成了旅游热点。它符合南方人对北方的想象,有大雪、旷野、高山、木屋,而且相比南方,这里的发展要慢半拍。小城的房屋和街道,都比较老旧,一切似乎都停留在一二十年前,给人一种身处时间之外的错觉。他们不知道,小城中人,也有时代感非常鲜明的烦恼,也一样被时代之手所左右,但如果有一个小城居民――例如我,走出来向他们展示这一切,一定会引起厌烦。对游客来说,最扫兴的事,大概就是风景中的人突然出画,或者日常生活里的场景再度出现。 旅行是一种出走,是和过去生活的隔绝,人们不需要也没必要换个地方重温熟悉环境里的感受,他们只负责向景色投以John Urry(约翰・厄里)所说的“游客凝视”,浮光掠影,点到即止,让大雪的旷野成为画卷,让画中人静止在民风淳朴的印象上。即便偶尔有人怀着强烈的愿望,想突破这种隔膜,深入到风景深处,也会因为时间、心理的原因,难以达成愿望。 所以,即便我努力拒绝成为“西北景象”中的人,对这种总是要扮演画中人的命运感到不耐烦,一旦遇到南方人,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小城时,还是会从那座山和那个滑雪场开始。而当我去南方,去那些古朴小镇时,怀揣的也是同样的愿望,不要让我知道太多,不要让我看见染头发的青年,给我留下“民风淳朴”的印象。 我们就是这样,把别处变成风景,在陌生的地方寄托愿望,沉湎在桃源之梦里,诗意都来自隔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