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关系胜在宽容,坏关系输在计较 你为什么要结婚?这是个有些无厘头的问题,答案也不太好找。 既然婚姻是爱情的坟墓,为什么谈恋爱的绝大多数人,还是向往婚姻呢?坟墓里漆黑、缺氧、断电、空气不新鲜,但新婚夫妇成礼的时候怎么都喜气洋洋,有的还深情落泪? 既然结婚证书只是一张纸,不必在意形式,为什么梁朝伟和刘嘉玲爱情长跑最后还是结了婚,麦当娜老了还要再嫁,那么多小三还想扶正? 同居不是也可以有婚姻里的一切吗?饭一起吃,觉一起睡,家人一起看望,孩子一起生养。 但是,婚姻并不是只是合法地生活在一起,结婚证是张特许经营证书,这一刻开始,你有了排他性的授权。你和配偶各自使用对方,全面加盟彼此的生活,开始经营家庭。 未婚之前,找一个什么样的人,是一件费脑筋的事情,像在一张贵重的宣纸上作画,下笔总不得不慎重。其实,最好的那个他从来都不存在,关键是你设想理想婚姻的时候,要懂得节制。 我们误以为“择偶条件”最关键,给另一半预先画像是件很傻的事,但很多人都乐此不疲。 我有个闺密,对另一半的要求非常细分,包括身高不能低于175厘米,学历211院校本科以上,存款不能低于6位数字,打鼾不能高于80分贝,晚上睡觉不能偷偷放屁。在爱情的化学作用发生之前,她冷静而严格地设定了物理界限。 等结了婚就知道,作为你的生活搭档,高不高帅不帅根本不那么重要,关键是你们配合得怎么样。一个174厘米的人如果比一个180厘米的和你更默契,在漫长的婚姻生活里,你会舒心很多。 所谓的配合是多方面的,包括一个早睡的妻子是否愿意等晚归的丈夫;一个厌恶二手烟的太太,是否能容忍先生在阳台上吞云吐雾;一个不爱购物的老公,是否能大度地对老婆说“买吧,刷我的卡”;一个原本不想与老人同住的媳妇,能否把公婆接过来,介入小两口的二人世界;两个人,是否能一直饶有兴趣地听对方唠嗑,甚至在知道对方吹牛的时候心领神会地附和。这种配合,不光是个人爱好或者生活习惯,更多的是因为爱,愿意做出的妥协和调整。 哪怕你们条件相当、门当户对、三观契合,还是会有很多细分的分歧。婚姻里的争吵永远不会是你怎么只有174厘米高,而是你今天怎么没洗澡就上床,牙膏怎么又从中间挤,怎么又喝得烂醉如泥,而这些,都与“条件”毫无关系。 很多人以为,找一个“条件好”的人,有房有车,幸福指数就会高一些。这有些道理,毕竟,经济基础是生活里硬邦邦绕不开的存在。 婚姻是件产品,夫妻两个人都是原材料,要有好的质量,原材料要选好,这包含你所选的这个人,性格、品质、事业心、责任感、稳定性如何,以及是否可持续发展。婚姻这条路很长,实在不必在刚出门的路上,就预测完彩蛋,窥探到风景,释放完利好。